GYT 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ID

9545738CA8A94EFABF6FE3B9E07780A6

文件大小(MB)

0.11

页数:

1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13-7-3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01.2345-.161.27180486*+,0-798:;,5/<41.23=547:-2>7:204>144180527/,)’’%?%%?))发布)’’)?’%?’%实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前言,有线电视网络目前已广泛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结构/根据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0网,络化发展的需要1考虑到国内急剧增长的数据业务推动下的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1有线电视+,-网,络应实施升级改造以适应由模拟向数字技术体制的过渡0单向广播向双向传输方式的转变及单一业务,向多业务功能的拓展/为此1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来规范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本标准是+,-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升级改造的技术规范/也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规划设计0,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提供了依据/,双向+,-网的下行传输标准应依据23#4567(5888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1由于上行传,输物理通道内的信号具有多样性1所以本标准依据传输物理通道的测量原理而制定1而不针对于某一特,定业务或特定设备/,在采用本标准时与23#4567(5888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的附录;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0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永庆0余波0张郾初0唐春0李肖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0(,0.123(%/4056,7’8,)&*+9-,/5%*:/5*(,:),,)0(-*/’,;<=$>?@AB@@>,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B@@>C>>CBB批准B@@BC@>C@>实施,>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线广播电视系统上行传输物理通道的技术要求D测量方法和验收规则E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E有争议时F应以本标准为准E,本标准适用于有线广播电视系统中关于上行传输物理通道的设计D验收D运行和维护E,B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F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E本标准出版时F所示版本均,为有效E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F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E,GHIJKLMINON 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GHLIOPMINNJ QRSTU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H=VWJIXMINNW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HJXYXXMINNP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Z=VIXWMINNN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Z=VILIMINNO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定义,[\>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_‘abcdecafbghijcik,以光纤为干线D同轴电缆为分配网的接入网E,[\B 双向有线电视系统lmhTmi‘ #RVn o‘olfp,具有上D下行传输通道的有线电视系统E,[\[ 双向用户端口lmhTmi‘oqaogbcafbrhbl,用户室内的可向下传输信号和向上传输信号的双工接入端口E,[\s 上行电平qrolbfipkftfk,上行信号功率]QI^与基准功率]QX^比的分贝值F即IXkuQI=QXE通常用dHvn表示E以在OJw,负载电阻上产生Ivn电压的功率]X\XILLvx^为基准E,[\y 分前端_qa_fidfzd,系统辅助前端F通常设置在服务区中心E其向下传输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D数据信号F同时接收,源于服务区内所有用户上行传输的信号E,[\{ 光节点ecafbzhdf,为!"#网络中完成光D电或电D光转换的节点F以光纤与前端]分前端^相连F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E,I,"# 下行传输通道$%&’()*+,-)*,’(-.((.%’/,)0,123网络的一部分4其信号在下行方向从前端或任何其他中心节点分配到用户的网络部分5,"6 上行传输通道7/()*+,-)*,’(-.((.%’/,)0,123网络的一部分4其信号在上行方向从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到前端或任何其他中心节点的网络部,分5,"8 上行传输增益7/()*+,-)*,’(-.((.%’9,.’,在双向用户端口注入电平为:;的信号4经过上行传输通道4在前端或分前端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口处测量到的电平为:<4上行传输增益为=>?:<@:;4以$A值表示5,"BC 上行汇集噪声7/()*+,-.’DE7F’%.(+,源自于用户端G电缆和无源传输设备引入的干扰4以及光纤和有源设备自身产生的噪声在前端或,分前端汇集形成的噪声5,"BB 上行最大过载电平-,F.-7-7/()*+,-%H+*IE%,$.’9E+H+E,保证链路中上行光发射机和放大器不造成严重过载失真条件下4在用户端可以注入的最大上行电,平值5,"BJ 上行通道群延时7/()*+,-9*%7/$+E,K,在规定频段内不同频率信号从用户端到前端接收端产生的传输时间差5,"B! 上行通道传输延时7/()*+,-)*,’(-.((.%’$+E,K,信号从最远路由用户端至双向通信设备上行射频接收端传输的总延时5,"BL 用户端口保护隔离能力/*%)+M).H+.(%E,).%’M,/,N.E.)K%D(7N(M*.N+*/%*),当某用户端引入强干扰时4可能导致某信号频段O信道P停止服务5系统对其引入干扰抑制的分,贝值5,"BQ 通道串扰抑制比/,)0M*%((……

……